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新闻公告  > 

我中心2023届硕士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3-06-11

截至2023年5月23日,我中心共有名硕士生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1)吴子仪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湿空气环境中滴状冷凝多场耦合特性及强化传热的数值研究》,本课题围绕湿空气环境下滴状冷凝多场耦合特性及其强化传热开展研究:1. 根据滴状冷凝实际应用场景特点,构建了耦合流动、传热、传质、相变等多物理过程的瞬态多场耦合相变传热模型;2. 研究了环境相对湿度、表面浸润性、过冷度对湿空气条件下液滴多尺度冷凝特性的影响机制,阐明了静止和流动两种湿空气环境下的冷凝液滴热质流耦合传递规律;3. 对比分析了不凝性气体和对流流动对液滴冷凝速率的影响规律,发现了水汽扩散阻力和内外部对流流动分别是湿空气环境下液滴冷凝换热的抑制和强化因素。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Zi-Yi Wu, Li-Tao Yang, Shao-Fei Zheng, Shu-Rong Gao, Yan-Ru Yang, Tian Gao, Bengt Sunden, Xiao-Dong Wang; Convective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condensing droplets in moist air flow. Physics of Fluids 1 February 2023; 35 (2): 027111.),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毕业去向:出国留学

(2)金佳鑫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液滴偏心撞击超疏水宏观脊接触时间及其机理研究》,本课题围绕液滴偏心撞击超疏水宏观脊的动力学行为开展研究:1. 研究了液滴偏心撞击垂直宏观脊的反弹动力学行为,揭示了液体体积分配和液膜非对称性对接触时间的影响机理;2. 建立了液滴偏心撞击垂直宏观脊接触时间的标度关系,并将其推广至较大韦伯数范围和不同浸润性的超疏水表面;3. 提出了降低液滴偏心撞击倾斜宏观脊接触时间的标度关系。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Jin J X, Gao S R, Wei B J, Jia Q H, Zheng S F, Yang Y R, Wang X D*. Mechanism and contact time of off-center impacts at relatively high Weber numbers[J]. Physics of Fluids, 2023, 35(2): 027119.),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毕业去向:出境留学。

(3)魏博健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液滴撞击表面反弹动力学及其产物相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本课题围绕液滴撞击疏水表面的接触时间及撞击产物和边界开展研究1. 研究了液滴撞击水平疏水表面的反弹动力学行为,揭示了表面浸润性和撞击韦伯数对接触时间的影响机理,建立了液滴撞击疏水表面接触时间的标度关系;2. 探究了液滴撞击倾斜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揭示了表面倾角、表面浸润性和撞击韦伯数对接触时间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液滴撞击倾斜疏水表面接触时间的标度关系;3. 研究了液滴撞击不同浸润性表面的产物相,并建立了产物相图和不同产物相对应的临界边界判据,为定量判断液滴撞击产物相提供了理论依据。硕士期间以第作者发表SCI论文2以第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1篇。毕业去向:继续求学

(4)连文凯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冷通道流动换热特性及其优化研究》,本课题围绕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内冷结构流动换热特性及其优化设计开展研究:1. 研究了表面曲率对肋化内冷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优的表面曲率范围;2. 基于简化共轭梯度算法和湍流流动换热模型,发展了面向肋化内冷通道的单目标多参数优化设计方法;3. 开展了不同目标函数下肋化内冷通道的扰流单元构型设计优化研究,发现了扰流单元的布置方案是影响内冷通道流动换热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硕士期间以第三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Zheng S F, Liu G Q, Lian W K, et al.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 rectangular ribbed channel with a hierarchical design for turbine blade internal cooling[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217: 119183.),毕业去向:工作。

(5)高毅楹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超滑表面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本课题围绕超滑表面液滴润湿特性和动力学特性开展研究:1. 研究了超滑表面液滴润湿特性,建立了润湿相图,基于超滑表面润湿理论确定液滴润湿状态转换的临界条件;2.研究了表面微结构型式和油膜厚度对液滴润湿状态的影响规律,从强化换热的角度确定了超滑表面的设计方向;3.研究了润湿状态对超滑表面上液滴动力学特性和合并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超滑表面液滴迁移和合并的微观机理,发现了不等大小液滴间油桥是促进液滴聚并的重要因素。硕士期间以第三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毕业去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6)兰宁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电场强化通道对流换热的性能优化研究》,本课题围绕电场强化通道对流换热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 研究了矩形通道单电极配置下,二次流强度对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屏障效应和阻塞效应产生的机制;2. 分析了矩形通道双电极配置下,操作参数与几何参数对通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干涉效应产生的机制;3. 构建了矩形通道双电极配置的流型谱,提出了抑制屏障、阻塞和干涉效应的设计准则。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 (Ning Lan, He-Xiang Liu, Ke-Chuan Yan, Yi-Bo Wang, Yan-Ru Yang, Xiao-Dong Wang;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flow intensity on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wire-to-plate electrohydrodynamics devices. Physics of Fluids 3 April 2023; 35: 047101.),以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毕业去向: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7)刘国庆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基于多级设计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肋化内冷通道流动换热特性研究》,本课题围绕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多级设计展开研究:1. 提出了涡轮叶片内冷结构的多级设计新概念,发现该设计可在轻微损失换热性能的基础上,降低肋化内冷通道流动阻力50%以上;2. 对比研究了多级设计下不同结构肋化内冷通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进一步证实了多级设计的有效性和普适性;3. 揭示了多级设计对近壁湍涡的影响机制,查明了结构参数和多级设计参数对通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肋化通道综合性能。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篇:《基于多级设计概念的肋化内冷通道流动换热特性》;非一作发表SCI论文2篇。毕业去向:在京工作。

几位同学均顺利通过答辩,为各自的硕士学习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此祝愿各位同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顺顺利利,前程似锦!


撰稿人:魏博健

20230604